蒋劲松:略谈素食与动物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20 名师专栏 浏览次数:980
小乘佛教只开许吃三净肉,大乘佛教则更进一步须彻底断肉,其原因就是因为佛门慈悲戒杀、保护动物之故。因此,在佛教杂志上专文讨论素食与动物保护的关系,似乎多此一举。然而,从目前国内的素食推广和保护动物的具体情况来看,二者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巨大张力,需要深入研究,予以解决。不仅如此,这其实也是一个佛教如何适应现代西方文化,接引民众理解佛教、亲近佛教乃至学佛的典型案例。
什么是素食?
素食在分类上,有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还有佛子们实践的纯素(禁食五辛)不同种类。具体要求不一,但是从根本上说来,都是一种保护动物与人类自身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指符合这一饮食方式的食物。其中全素拒绝一切以伤害动物为前提的食物,拒绝动物的肉、蛋、奶以及类似燕窝等动物生存条件的食物。而蛋素、奶素、蛋奶素,则是为了接引人们循序渐进接受素食而开的方便之门,暂时不断蛋、不断奶、不断蛋奶,算是一种妥协折中的饮食方式。而佛子的清净素或者纯素,则不仅拒绝动物制品,还拒绝食用刺激身心、有碍身心健康的五荤(五辛):葱(包括洋葱等各种葱)、蒜(包括蒜薹)、韭菜(包括韭黄)、薤(藠头、藠子)和兴渠(阿魏,产于新疆和阗、西藏、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地)。这些食材虽然是植物,并不涉及动物保护的问题,但是因为对身心有刺激作用,佛经明文规定禁止修行人食用。如《大佛顶首楞严经》所示:“佛告阿难: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五种辛菜。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牛奶。原本佛教并不禁止饮用牛奶。佛经中还有佛陀饮用牛乳的记载,所以,饮用牛奶并不直接违反戒律。但是,从佛教的精神看,今天的奶牛生活在现代集约化养殖场中,环境恶劣,饮用牛奶会刺激奶牛养殖,也是违反慈悲精神的,所以不喝牛奶为好。
素食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深厚,据末学粗浅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
一、护生慈悲。这就是素食最基本的出发点,素食有利于动物保护。
二、健康养生,素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简朴惜福。素食不贪滋味,减少资源消耗,养成简朴惜福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四、自然环保。素食不必用粮食喂养动物然后再宰杀动物,避免了效率低下的食物转化,减轻了对耕地的压力,也避免了饲养、宰杀动物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饮食方式。
五、社会和谐。由于素食避免了粮食的浪费,减轻了粮食危机,减少了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六、高雅脱俗。素食者在众人不理解、社会不友好、吃素不方便的情况下,为了理想坚持素食,在饮食的问题上,体现了一种不妥协、不从俗的理想主义精神。
七、清净无染。素食避免使用污浊腥膻之物,有利于身心洁净。
选择素食,就是选择节制欲望、选择和平(远离杀戮)、选择吉祥。素食的精神,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和谐、包容、节俭、仁爱、慈悲的精神。
由于素食具有巨大的溢出效应,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所以,社会应该鼓励素食,政府应该为素食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应该像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那样减免税收,提供补贴。这方面的论证和呼吁,显然很不够,应该加强,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素食的价值。
什么是动物保护?
动物保护在消极层面上就是:防止动物遭受痛苦和悲惨境遇,把动物从被奴役、压迫、折磨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让动物处于一种免受人类迫害的境地。在积极层面上就是:救助动物,把动物从痛苦、折磨中拯救出来,获得幸福、快乐、自由甚至解脱。现在中国大多数动保人士,受现代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在西方文化语境下,动物保护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把动物作为资源来保护,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可以持续地利用动物,不让动物灭绝。这仅仅是资源保护,还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动物保护,充其量可以说是一种目光相对长远一点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已。
二、把动物作为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就不仅仅是野生动物,还包括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等等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的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人。这是动物福利的立场。此种思路已经开始不仅仅考虑人的利益,开始重视动物的苦乐了,已经超出人类中心主义了。这一立场是欧美动物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已然成为欧美等国动物保护的伦理底线。
三、把动物当做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主体来保护,反对人类对动物的压迫、囚禁、杀戮。这种动物保护,涉及到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这是动物权利、动物解放的思路。这种思路在西方国家仍然属于比较进步乃至稍显激进的思路,只为少数人所接受,尚未成为主流民意,没有成为立法基础。然而,其作为西方动物保护最为先进的立场,引领了动物保护运动更加深入,也促进了素食人口的快速扩展。
动物保护,并不是出于个人的情感而喜欢动物,也不仅仅是怜愍动物,而是给予动物应得的福利和权利。普通人所说的喜欢动物,不一定是动物保护,养宠物不一定是动物保护,反而往往是动物伤害的重要来源。在社会层面上,动物保护运动的终极理想是:全面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实现动物的彻底解脱。而改善动物福利,可以作为动物保护运动的阶段性任务,作为实现终极理想的准备和手段。
在这种西方的动物保护框架中,素食往往是最激进、最彻底的动保人士的选择,但并不是大部分动保人的行为方式,所以并不适宜作为对动保人士的普遍要求。
素食与动物伦理学
素食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要求,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食品安全,有利于养生的明智选择。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素食人群的比例可以说是一个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单项指标。
素食是彻底动物保护的逻辑要求。既然素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保证身心健康,而且是比肉食更健康的饮食选择,那么,用杀害动物来满足我们的食欲,而且还有害于身体健康,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就是一种愚昧的选择,更是一种在伦理学上无法合理辩护的行为。
也许在古代社会中,人们还可以有机会吃到三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杀的动物之肉,也还有这样的可能:我们还有可能吃到那些因为别的原因已经死掉的动物的尸体。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餐馆、食堂吃到的肉,几乎都是屠宰场专门为了我们而杀害的动物的尸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吃肉者还是与这些杀戮行为有关。动物并不仅仅在被屠宰时遭受痛苦,在繁殖、饲养、运输等所有的环节都遭受难以言表的痛苦,这些痛苦,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真诚面对,都能想象得到。因此,虽然三净肉可以作为一种暂时无法彻底素食者的方便,但是依大乘菩萨道的精神,还是以彻底素食为好。
现代动物伦理学认为,素食不仅是个人的菜谱选择,不仅事关个人信仰,而且是涉及到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动物,乃至如何对待他人的伦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公众关心、大众参与讨论的公共议题。
今天现代伦理学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关伦理,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要受到伦理的约束,这就是环境伦理学、动物伦理学关注的内容。
这是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伟大的突破。我们今天伤害动物,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动物,或者造成动物被他人杀害,在伦理道德上都是有缺陷的。而伦理问题是所有人,无论有无宗教信仰,无论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要认真面对的严肃问题。
伦理比健康更能推动素食的发展。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素食有利于健康。但是,真正使得他们素食人口急剧增长,远远超过中国这样有着悠久素食传统的国家的关键原因,却是动物解放与动物权利等动物伦理学学说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对于动物保护问题的热烈关注和讨论。也就是说,正是对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才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素食得到最大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虽然人人都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运动、睡眠、遗传等方面,饮食尤其是是否素食,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基于健康的考量,人们往往只会减少肉食,而通常都不会完全断肉。他们会觉得偶尔吃一点肉,对身体来说并无大碍,为什么要那么决绝呢?甚至还有人宁愿牺牲健康,也不舍口腹之欲,所以,因健康的原因吃素者,返荤(俗谓肉食;佛教荤腥有别,荤指五辛,腥指肉食)比例相当之高。因此,动物保护的关怀才是推广素食的最大动力。
农场动物遭受屠杀的痛苦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常态事件。这些规模巨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痛苦,是由于我们每天吃肉的选择所造成的。虽然我们吃的时候可能很快乐或者很不经意,但这恰恰是动物痛苦的根源。每当人类的节日来临,更是动物的浩劫发生之时。在动物保护的问题上,人类总体说来还没有进入一种道德的境界。
素食是最彻底的动物保护,因为这是从根源上消除杀害动物、虐待动物的可能性。素食是动物保护最彻底的态度。素食者参与动物保护最理直气壮。资深动保人最好能成为素食者,否则面对反对动保者的讥讽的确难以辩护,也缺乏足够的感召力。素食是动物保护精神的彻底表现,也是动物保护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的最贴己的下手之处。所有动物保护人士,都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开始素食。
素食是个人参与动物保护最方便的形式。因为自己就可以做主,对外界条件依赖最小。素食者每天都在身体力行做动保,具有常态性,自动执行,虽然看似不动声色,却成效显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影响他人,素食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动物保护形式。素食可以救助动物的数量最多,因为人类每天吃肉所杀害的动物数量最多,而且因吃肉所拉动的动物虐待、伤害的产业链也最长。所以,素食的动物保护效果也最为明显。
建立素食与动物保护的战略联盟
尽管素食与动物保护关系如此密切,然而遗憾的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中,素食者和动保人士却像两个不相干的团体,很少相互支持,共同行动,有时甚至会互相批评,彼此内耗,令人十分惋惜。其主要原因是:素食者大多是佛教徒,由于种种原因,较少直接参与动物救助,对动物救助了解不多,常常可能有偏见,认为动物救助意义不大,不够彻底;尤其是他们对大多数动保人尚未吃素感到难以理解。
而另一方面,动保人主要接受西方动物保护的理念,大多尚未素食,往往偏重关注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在佛教徒看来,平等心尚有欠缺。他们认为,素食与动物保护关系不大,常常觉得素食宣传是在逼迫他们吃素,而且往往觉得佛教徒的放生很有问题,对于动物救助不够热心,所以对于佛教徒自称的慈悲也颇有怀疑。
素食与动物保护,其根本精神完全一致,都是长养慈悲心,不忍众生苦。然而具体做法不一样,理论基础也不一样,彼此有误解和偏见也不足为奇。因此,建立素食与动物保护的战略联盟非常重要,双方都应该努力。佛弟子既然发愿“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应该主动承担起建立联盟的重任,加强沟通,努力多做团结的事。
将素食的精神推而广之,在动物保护的问题上,具体体现为保护生态环境,反对猎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反对伤害、虐待遗弃杀害(更不用说反对食用)猫狗等伴侣动物,反对穿着毛皮服装,反对给动物造成严重伤害的动物表演,反对今天严重滥用的动物实验,呼吁动物保护立法,支持动物保护宣传……总而言之,对于所有动物保护的行为,都应该在精神上大力赞叹,行动上随缘支持。
素食业者也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素食业最本质的文化属性就是动物保护。因此,所有动物保护人士都是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同盟军。努力团结动保人,积极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就成了素食行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目前在素食界得到快速推广的奉斋放生,就是一种与动物保护建立战略联盟非常有效的行为。邀请原本吃肉的人吃素,让他们体验素食的美味健康,宣传素食的意义,以此来实现放生的目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当放生造成的消极后果,很好地塑造佛教徒的正面形象,消除动保人士的偏见。奉斋放生,即请客吃素,并无宗教色彩,方便易行,减少杀业,意义重大,又可以广结善缘,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巨大的推广空间。
要真正做到团结动保人,关键是要包容、理解,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强制要求他人,苛责尚未吃素的动保人马上吃素;而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动保人逐步素食,消除他们对于素食的疑惑。另一方面,对于动保人最关心、最投入的动物救助行为,则应该充分肯定,应帮助乃至参与动保人的救助活动;而不可以瞧不起他们的救助活动,批评他们的救助活动不够彻底。不仅如此,还应该虚心向动保人学习,扩展我们的动保视野,加深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强化动保护生的实践。最后,在相互沟通、彼此了解的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加深理解。这就是一个佛教适应现代西方文化,同时又能接引现代人了解佛教、亲近佛教的有趣案例。
上一篇: 黄浚杰:素食餐厅经营定位是利己还是利他?
下一篇: 傅昌:做素食当然要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