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素食学校素食文化区 > 素食名人 > 素食名人蔡元培 :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学校,改变一个民族。

最新课讯

更多>>

教学回顾

更多>>

素食名人蔡元培 :奉行素食,改革一所学校,改变一个民族。

发布时间:2019/09/27 素食名人 浏览次数:1272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190828150227.png

电话:020-82200079

招生办:18665719056

 官网:素食营销网  www.sushi001.com

官微:素食学校    sushixuexiao

他17岁中秀才,
27岁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前途无量时,
他却弃官从教,回到故乡办起了学堂。
45岁,他应孙中山邀约,
出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却在半年后,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
向袁当面坚辞教育总长。
他,就是蔡元培。

当袁世凯以“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相留,
他说:“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这样的回答,是何等的魄力。
知天命的年纪,
他受黎元洪之邀出任北大校长。
从此,改革了中国近代教育。
北京大学在维新变法中成立,
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真正诞生。

1
”进入大学为求学,而非做官发财“

彼时的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校长,且北大的旧遗风始终积弊难除。当时很多朋友劝蔡元培不要趟这个浑水,做不好反而会对自己的名声有损。

面对亲友好意的劝阻,蔡元培以一句话应对:“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1917年1月9号,蔡元培在北大作了就职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开口,他就对大学的性质做了精准定位。

“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需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

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此篇演讲,抱负之宏大,志向之高远,惊震中国。

2
容纳异己,不同主张汇聚一堂

为了打破恶习,能够真正实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先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先拿文科开刀。

当时的《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不是学者,没有著作,也不是什么家。但蔡元培很坚定并以最快速度聘他为文科学长。

为请到陈独秀,蔡元培不仅到前门小旅馆“三顾茅庐”,坐在房门口等他起床,甚至为陈独秀编假履历,称他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等。

这是很大的事,放在今天,一般人绝不敢做,是大违常规的,但这招棋走得很对。然后陈独秀又介绍了胡适等人,文科的局面马上就打开了。

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但依然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他说“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但校长蔡元培绝无门户之见。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

陈独秀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3
兼收女生 比剑桥还自由

彼时北大,再不是腐朽的官僚养成所,而是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北大允许校外生旁听课程,正式生、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

蔡元培1920年在北大招收女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有人问他:“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

他比谁都清楚教育部的规定,那是他在教育总长任内制定的。

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访华,他称赞北大是教学生以自由思想的场所,“五四”时期的学生,不仅自己富有公共精神,而且还具有唤起全民公共精神的一股强大力量。”

他称女生在北大的地位比剑桥还要好,她们可以参加考试并获得学位,女生中那种自由发问的精神,恐怕连英国的女校长见了也会不禁愕然。

4
萌发素食念头,戒杀卫生。

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写年谱》中说得很明确:“我那时候也是素食,这是民元前二年莱比锡受李君感化的。”李君,指的是李石曾,他于1902年赴法国留学,1907年成立“远东生物化学学会”,首次用化学方法分析出大豆的营养成分与牛奶相仿,在法国成立第一家“豆腐公司”,开办“中华饭店”,被称为“豆腐博士”。

1909年,与蔡元培一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的齐寿山,应李石曾邀请赴法一游。齐寿山回来后告诉蔡元培说,李石曾素食,并说动物死亡时全身僵直,体内会产生毒素,经常食用会使人中毒。蔡元培听后觉得有理,也回想起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一只精心饲养的粉红色的猪被屠杀”的惨状描写,深受触动,于是萌发素食的念头。

蔡元培亦在《自写年谱》中写道:“适莱比锡有素食馆数处,往试食,并得到几本提倡素食之书,其所言有三益:
一、卫生,如李君所言;
二、戒杀,不肉食则屠杀渔猎等业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杀动物之心,而增进不忍心杀人之心,战争可免;
三、节省,一方牧场,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岁之食者,若改艺蔬谷,可供给十人之上。”

他把这“素食三义”——卫生、戒杀、节用,专门函告其国内朋友寿孝天,并说自己的素食主要偏重于“戒杀”这条,因为人都有好生恶死之心;至于“卫生”,最重要的是要忌烟酒,而自己做不到;至于“节用”,在外国饭庄,肉食者有长票可购,改为素食而特饪,未见便宜。

不久,寿孝天回信引用杜亚泉的话说:“植物未尝无生命,戒杀义不能成立。”蔡元培在1910年4月回信说,“世界实行之事,大抵动于情感,而非动于理论”,“戒杀”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感情问题。人类进化是个渐进过程,越早期就越是牺牲自己身体来获取所得,如人吃人、肩挑手拉、踏人力车,后来改用马车、牛车,现在则用电、用油了。在技术发达的同时,人的感情在进步,恻隐之心在传播,开明的人会视禽兽为异种之人。

素食主义者也非绝对不杀动物,一叶之蔬、一勺之水,里面也有许多小生命生活其间,只是人眼看不到,因而感情上没有产生恻隐之心。现在人的感情及于动物,故不食动物。他日,若感情及于植物,则自然不食植物。他还说,自己素食之后,“觉于吾之口及胃,均无甚不适,而于吾心则甚惬,遂立意久持之。”

蔡元培原本就瘦,夫人担心素食对健康有影响,便借故劝说他:“先生早年曾密造炸弹,试图谋杀慈禧,那时连人都想杀,现在怎么连禽兽的生命都痛惜起来了?”蔡元培回答:“人有该杀之罪,杀之非为过也。动物何罪之有?故杀之无道也!”

1913年10月,蔡元培参与孙中山“二次革命”后,携家人来到法国游学,暂时住在李石曾创办的位于巴黎近郊科隆布镇的豆腐公司。蔡元培素食就受李石曾影响,如今住在他的豆腐公司里,“午、晚餐包与豆腐公司”,自然是餐餐素食,吃得最多的是豆腐、豆浆、豆面、豆粉、豆皮等。有人后来回忆说,“元培同他都力行素食,这一特殊的生活习性使两人相处颇为契合。”

在法国期间,蔡元培一家先后住在圣多耐、都鲁士和罗埃等地。在罗埃,蔡元培跟李石曾的朋友欧思东住在一起,向他学习法语。欧思东是比利时人,“长于音乐,常素食”。相同的情趣与习性,使他们相处十分融洽,更使蔡元培保持着素食这个习惯。

据语言学家何容晚年在《对“卯”字号前辈的一些回忆》一文记述,“五四”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邀请蔡元培去讲演,地点安排在维斯礼堂。联合会派代表到车站去迎接,但没有接到蔡元培。原来,蔡元培独自先跑到天津大胡同的真素楼吃素菜去了。

5
倡导素食,发起进德会。

蔡元培不仅自己素食,还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师生中倡导素食。

1917年底的一天,《北京大学日刊》的一位校刊编辑跑来请示说,有一位叫林明侯的学生,来函建议校方提倡素食,还要求公开发表自己的主见,不知校长尊意如何?

蔡元培当即作了批复:“右提议鄙人甚所赞成。同学中有赞成斯举者,可速赴斋务处报名,以便议定办法。”该批复意见与林明侯的《请于校内增设餐堂另订素食章程书》一起在1917年11月15日的《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后,北大校内一度兴起素食的热潮,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开始素食。

蔡元培还在北大倡导发起组织北大“进德会”,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北大进德会旨趣书》中,把“不食肉”作为“正心修德”的一条重要标准,指出会员修身的最高等级是“八不”:不嫖、不赌、不纳妾、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

6

“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

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这样的推崇,这样的评价,别人是绝对担当不起的,但用在蔡元培身上,却是受之无愧。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